永善县细沙乡中心校简介
学校地址:永善县细沙乡中心校
学校类别:小学
主管部门:永善县教育体育局
联系电话:0870-3053988
监督电话:0870-4122174
公共交通情况:距县城46公里,地处永善县溪洛渡水电站二级路线上,交通便利。
办学规模:细沙乡中心校现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39人,教职工75人。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21.6亩,学校拥有图书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有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1个。学校经过多方努力以及上级部门的关心关爱,学校功能室充足,教育教学实施基本完善,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达标,学校布局完整,区域分布合理。
校园内绿树与藤蔓齐媚,红花与碧草相间,空气清新,飞鸟栖息,花香不断,景色宜人,书香雅园,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
办学特色: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本,为学生和教师的幸福奠基,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质和个性,使人在学习成长、奉献社会的同时,拥有幸福、充盈的精神生活。
一、坚持学生的可持续幸福发展
文明礼仪、卫生整洁、安全有序,是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准则。学校推行文明礼仪教育,在方方面面对学生进校园、见到老师同学问好、课间休息都明了礼仪准则。
(一)每周每个年级评出一个“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成为班级努力的目标,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学校推出文明就餐活动,无论是在班上还是在食堂就餐,一个个学生有序排队,就餐间轻声慢步,吃完饭后保持餐桌清洁。
(三)学校成立了兴趣班。每周一到周四都有学生参加篮球、书法、舞蹈、健美操、竹竿舞等兴趣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爱好,让学生体验幸福的教育。
这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的背后,孩子们感受到作为一个文明人该有的准则;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养成好习惯,体验学习的幸福。
二、促进教师幸福发展,提高教师幸福指数
学生幸福的前提是教师要有幸福感,为学生幸福发展奠基,首先要促进教师的幸福发展。要让教师拥有幸福感,就要让他们感到自己拥有持续发展的平台。为此,学校一直着力于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深入开展新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听课、“以老帮新”、教学常规培训等多种式,不断打磨教师,鼓足教师从教的信心与底气。
(二)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活动等。
(三)学校管理者还为教师搭建了通向幸福的阶梯,成立了学校工会组织,定期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增进教师间的情感交流。
师资水平:学校共有教师88人,本科教师52人,专科教师36人。
历史沿革:永善县细沙乡中心校是一所乡级完小,前身为细沙小学。1988年细沙建乡,更名为细沙乡中心校。2023年9月,实行集中办学政策后,细沙中学撤并,细沙乡中心校成立高段部和低段部两个校区。低段部校舍在原细沙乡中心校,设一二年级,共6个班级;高段部校舍在原细沙中学,设三四五六年级,共有14个班级。
办学理念:学科教学特色践行精细化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课堂理念,学校着力打造学科教学特色——“主动学习”模式,细沙乡中心校的“主动学习教学模式”就是“352”,“3”即用30%的时间自主学习,5即用50%的时间展示点拨,“2” 即用20%的时间归纳拓展,凸显和谐、高效的课堂特点。
荣誉奖励:35年的沉淀,学校积累了办学经验,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8年履行教研工作目标协议工作中,被永善县人民政府教育委员会评为二等奖;
2008年12月被永善县教育局评为“文明学校”;
2008年教育目标考核中被永善县教育局评为三等奖;
2009年10月在“全国第四届少年书信文化比赛活动中”被共青团永善县委、永善县教育局、永善县总工会、永善县邮政局评为优秀组织奖;
2010年度被中共细沙乡委员会评为学习型单位;
2015年11月在永善县人民政府和永善县教育局组织的永善县第二届“园丁杯”篮球运动会中被评为“优秀道德风尚奖”;
2016年4月被永善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安全单位;
2018年被中共昭通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昭通市教育系统基层党建示范学校;
2018年6月被永善县文化体育龚波电视和旅游局、永善县教育局联合举办永善县第五届“新苗杯”青少年儿童书画展获优秀组织奖;
2018年10月被昭通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昭通市“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2020年7月被中共永善县委、永善县人民政府评为“平安校园”。
百舸急流,千帆激进,细沙乡中心校正朝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大胆创新,砥砺前行,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