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官的情怀
□周云梅
天平,是公平与正义的象征;人民法院,是很多人向往的圣殿。这个神圣、庄严的称谓,是每位法官干警用心血和汗水铸就的,也蕴含着基层法院干警们为此呕心沥血的付出。作为在基层法院工作的女干警,她们不仅肩负着这伟大而神圣的使命,而且还要承担家庭赋予的义务。
七年前,凭着对理想的追求,对法官职业的崇敬和向往,我参加省检法系统向社会公开招考,有幸加入永善县人民法院这个大家庭。报到后,组织分配到黄华法庭工作。在法庭,我有着太多的感想、有着太多的取舍,更有着与同事并肩作战的艰辛与快乐。法庭,就是我的家;法院,就是我们的大家庭。在法庭工作期间,努力实践“三个至上”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牢记一名司法工作人员的服务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严格执法、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司法为人民”的根本要求和服务理念,用青春与汗水树立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曾记得,女儿的出生,给我带来了幸福与压力。女儿才出生两个月后,就不得不忍着剖腹产后的疼痛,带着女儿和年迈的母亲来到了单位,开始了繁忙的日常工作。黄华法庭管辖区域广,人少事多,工作压力繁重。在工作中,我没有因为身体的不适、条件的艰苦而退缩,而是以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来回报组织对我的信任,回报曾经帮助过我的同仁。因离家较远,一年大多时间都在法庭度过,只有春节才能回家看望父母,遇到仅放两三天的节假日,那肯定是让离家近一些的同事们趁此机会看望家人,也只有共同工作过,用心把法庭当作家的同事,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回家的欲望”。在基层法庭工作,越是周末越是要加班加点,为了方便群众,不管是否是周末,是否是午休,是否是夜晚,都得为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家里遇事几乎不能顾及,即使父母生病也不能去看望。我的父母理解我,在他们的眼中,工作比亲情重要,比他们的生命还重要,即使生了重病,也从来不向我诉说。记得有一次,母亲病重住院,我是从表姐那儿无意间得知此事,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儿,生活上不方便,母亲得知我要请假回去照看她时,她坚决反对,多次打电话安慰我说:“没得事,我知道你们工作忙、事情多,我已经好多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放心吧”。这时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声音有些颤抖地问母亲,“是真的吗?”。得到母亲确切的回答,我的内心一半是内疚,一半是牵挂。说实话,在法庭工作,为当事人调解赡养纠纷案件时,总是告诫子女如何孝敬父母,而扪心自问,我自己做到了吗?不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生活上讲,在法院工作的干警,有很多人对父母的孝敬是没有做到的。对家人来说,也是这样,对年幼的女儿,我欠的更多。女儿在慢慢地成长,上幼儿园时,有一次,我送她去上学,她忽然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当老师呢?老师每天都陪着小朋友玩,才不像你们,整天加班、加班,你不烦,我都烦了!”我心里酸酸的,充满了太多的愧疚,无法释怀女儿内心对我的那份充满爱和期待的抱怨,但我内心深知,这在她稚小的心灵上是一个永远的烙印!
作为一个女人,作为法院工作的女干警,既要做好工作,又要尽到女儿、妻子、母亲的责任,实属不易。但幸运的是,女同事的热心工作,离不开一起工作的男同事的支持与帮助。在法庭工作这六年,男同事们特别关照我,很少让我与他们走村串社,爬山越岭,忍饥挨饿。为此,我常常想,我怎么不是一个男同志,这样就可以与他们同生死、共命运了,至少让他们少累一些也好。在法庭,不仅是承办诉讼案件,还要执行案件,走到村社,难免会遇到刁钻的当事人,有时甚至连生命都会有危险。只要他们一出发,我就会像等待家人归来一样等待他们。有时他们几天不回来,我为之担心,常会打个电话问问是否平安。有时也会与他们一起外出,有一次到一个偏远的村子去调查一件健康权纠纷案件,去的路全部是上坡,要走一个半钟头。来到被告人家中,发现被告在变卖了大部分财产后正在变卖少量的玉米,由于走时匆忙,准备不够充分,我们只能先进行调解,并把被告控制在视线范围内,等待其他同志的到来。饿了,就到小卖部买一盒饼干充饥;渴了,从山沟里打来山溪水解渴。到了夜间十二点多,增援的同志赶到,再次向被告释明法律,最后出示搜查令,从被告家中搜出现金两万多元,最终,被告主动与原告进行协商,给予了原告一万元赔偿,并及时兑现。返回时已近凌晨一点,伴随我们的只有山坡上那一阵阵的脚步声和天空眨着眼睛的星星。在法庭工作,像这样的日子有很多,同事之间,就像亲人一样相处,有着团结和谐的氛围,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基层法庭的工作是普通而平凡的,每位干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着一名最基层的审判工作者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今年1月,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从黄华法庭调到院机关审判管理办公室工作。在新的岗位上,我内心感到压力非常大,好在同事们热心帮助、关心,在工作上教给我许多以前不懂的知识。不管是对同事,还是当事人,他们都很有耐心,我看到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感到自己以前“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想法实在幼稚!比起他们,我们这些年轻人深感愧疚。我会尽快融入这个大家庭中,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为维护社区的稳定和人民群众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作者现供职于永善县人民法院)
编辑:张强
下一篇:农夫和蛇新传
天平,是公平与正义的象征;人民法院,是很多人向往的圣殿。这个神圣、庄严的称谓,是每位法官干警用心血和汗水铸就的,也蕴含着基层法院干警们为此呕心沥血的付出。作为在基层法院工作的女干警,她们不仅肩负着这伟大而神圣的使命,而且还要承担家庭赋予的义务。
七年前,凭着对理想的追求,对法官职业的崇敬和向往,我参加省检法系统向社会公开招考,有幸加入永善县人民法院这个大家庭。报到后,组织分配到黄华法庭工作。在法庭,我有着太多的感想、有着太多的取舍,更有着与同事并肩作战的艰辛与快乐。法庭,就是我的家;法院,就是我们的大家庭。在法庭工作期间,努力实践“三个至上”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牢记一名司法工作人员的服务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严格执法、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司法为人民”的根本要求和服务理念,用青春与汗水树立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曾记得,女儿的出生,给我带来了幸福与压力。女儿才出生两个月后,就不得不忍着剖腹产后的疼痛,带着女儿和年迈的母亲来到了单位,开始了繁忙的日常工作。黄华法庭管辖区域广,人少事多,工作压力繁重。在工作中,我没有因为身体的不适、条件的艰苦而退缩,而是以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来回报组织对我的信任,回报曾经帮助过我的同仁。因离家较远,一年大多时间都在法庭度过,只有春节才能回家看望父母,遇到仅放两三天的节假日,那肯定是让离家近一些的同事们趁此机会看望家人,也只有共同工作过,用心把法庭当作家的同事,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回家的欲望”。在基层法庭工作,越是周末越是要加班加点,为了方便群众,不管是否是周末,是否是午休,是否是夜晚,都得为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家里遇事几乎不能顾及,即使父母生病也不能去看望。我的父母理解我,在他们的眼中,工作比亲情重要,比他们的生命还重要,即使生了重病,也从来不向我诉说。记得有一次,母亲病重住院,我是从表姐那儿无意间得知此事,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儿,生活上不方便,母亲得知我要请假回去照看她时,她坚决反对,多次打电话安慰我说:“没得事,我知道你们工作忙、事情多,我已经好多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放心吧”。这时我的眼泪流了下来,声音有些颤抖地问母亲,“是真的吗?”。得到母亲确切的回答,我的内心一半是内疚,一半是牵挂。说实话,在法庭工作,为当事人调解赡养纠纷案件时,总是告诫子女如何孝敬父母,而扪心自问,我自己做到了吗?不论是从精神上,还是从生活上讲,在法院工作的干警,有很多人对父母的孝敬是没有做到的。对家人来说,也是这样,对年幼的女儿,我欠的更多。女儿在慢慢地成长,上幼儿园时,有一次,我送她去上学,她忽然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当老师呢?老师每天都陪着小朋友玩,才不像你们,整天加班、加班,你不烦,我都烦了!”我心里酸酸的,充满了太多的愧疚,无法释怀女儿内心对我的那份充满爱和期待的抱怨,但我内心深知,这在她稚小的心灵上是一个永远的烙印!
作为一个女人,作为法院工作的女干警,既要做好工作,又要尽到女儿、妻子、母亲的责任,实属不易。但幸运的是,女同事的热心工作,离不开一起工作的男同事的支持与帮助。在法庭工作这六年,男同事们特别关照我,很少让我与他们走村串社,爬山越岭,忍饥挨饿。为此,我常常想,我怎么不是一个男同志,这样就可以与他们同生死、共命运了,至少让他们少累一些也好。在法庭,不仅是承办诉讼案件,还要执行案件,走到村社,难免会遇到刁钻的当事人,有时甚至连生命都会有危险。只要他们一出发,我就会像等待家人归来一样等待他们。有时他们几天不回来,我为之担心,常会打个电话问问是否平安。有时也会与他们一起外出,有一次到一个偏远的村子去调查一件健康权纠纷案件,去的路全部是上坡,要走一个半钟头。来到被告人家中,发现被告在变卖了大部分财产后正在变卖少量的玉米,由于走时匆忙,准备不够充分,我们只能先进行调解,并把被告控制在视线范围内,等待其他同志的到来。饿了,就到小卖部买一盒饼干充饥;渴了,从山沟里打来山溪水解渴。到了夜间十二点多,增援的同志赶到,再次向被告释明法律,最后出示搜查令,从被告家中搜出现金两万多元,最终,被告主动与原告进行协商,给予了原告一万元赔偿,并及时兑现。返回时已近凌晨一点,伴随我们的只有山坡上那一阵阵的脚步声和天空眨着眼睛的星星。在法庭工作,像这样的日子有很多,同事之间,就像亲人一样相处,有着团结和谐的氛围,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基层法庭的工作是普通而平凡的,每位干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着一名最基层的审判工作者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今年1月,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从黄华法庭调到院机关审判管理办公室工作。在新的岗位上,我内心感到压力非常大,好在同事们热心帮助、关心,在工作上教给我许多以前不懂的知识。不管是对同事,还是当事人,他们都很有耐心,我看到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感到自己以前“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想法实在幼稚!比起他们,我们这些年轻人深感愧疚。我会尽快融入这个大家庭中,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为维护社区的稳定和人民群众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作者现供职于永善县人民法院)
编辑: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