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县情简介
一、县情概况
永善县地处云、川两省六县结合部,位于乌蒙山脉西北面的金沙江南岸,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县政府驻地距昆明市500公里、昭通市197千米、宜宾市170千米、成都市428千米、重庆市410千米。辖国土面积2778平方公里;东西横距46.6千米,南北纵距121.2千米;最高海拔3199.5米,最低海拔380米;介于东经103°15′~104°01′,北纬27°31′~28°32′之间,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县境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水量706.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098.0小时(统计时段为1994-2023年)。全县辖2街道办事处7镇5乡2个民族乡146个村(社区)255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98万人(户籍人口,2023年11月)。金沙江流经县内10个乡镇(街道)175.45公里,县城距中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坝址仅3公里,具有上连白鹤滩、下接向家坝,“一肩挑两站”的区位特点。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集中力量办成了2件大事,第一是举全县之力支持向家坝电站、溪洛渡电站建设,圆满完成4.41万移民搬迁安置任务,有溪洛渡电站的稳定支持,形成了稳定的财源保障;第二是充分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圆满完成4.11万户18.07万人脱贫,5.1万易迁群众顺利完成搬迁,创造了县城红光安置点“一年建成一座城、一周搬迁上万人”的永善速度。2023年,面对电站发电量大幅下降的严重冲击,全县上下难中求进,坚决扛起稳住经济增长的重任,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和考验,千方百计扩投资、抓调度、强保障,采取了一系列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举措,实现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永善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6.4248 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一产完成23.8644亿元,同比增长3.2%;二产完成92.0614亿元,同比增长4%;三产完成40.4990亿元,同比增长3%。
(一)农业经济平稳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5.7580亿元,同比增长3.3%。
(二)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地方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4492亿元,同比增长22.2%。
(三)工业经济增速有所下滑。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
(四)建筑业总产值高速增长。建筑业总产值完成3.8493亿元,同比增长79.9%。
(五)社会消费持续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6946亿元,同比增长9%。批零住餐分别增长14.8%、11.7%、20.3%、29.5%。
(六)地方财政稳定增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780亿元,同比增长4.4%。
(七)金融市场稳定运行。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完成260.8416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存款余额完成163.8860元,同比增长13%;贷款余额完成96.9756亿元,同比增长11.1%。
(八)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3195元,同比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264元,同比增长9%。
总的来说,2023年是极具考验、极不容易的一年。面对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信访矛盾突出、安全事故频发等多重压力,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系列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市委“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全面落实县委“1131”工作思路,坚持把稳增长摆在首位,全县经济稳中向好。
三、“十四五”发展前景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紧扣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一区一兵一中心”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三个定位”“四篇文章”的要求,严格落实县委“1131”(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绿色发展、三个示范区建设、党建引领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思路,以“三个示范区”“四个新突破”为统揽,找准历史方位和发展坐标,坚定不移走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一)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抓住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机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五个决不允许”要求,全面推进“一平台三机制”四个全覆盖,抓实到村到户产业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到“十四五”末,年均实现GDP增长7%、达到227亿元。
(二)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我们将抢抓“十四五”交通建设黄金期,主动衔接争取,优化施工保障,大刀阔斧推进大永高速公路、宜攀高速永善连接线、永善至盐津、永善至雷波高速、滨江美丽公路、滨江美丽铁路、永善民用机场建设,力争通过5年时间或更长时间努力,拥抱高速时代、高铁时代,实现全县人民的高铁梦、飞天梦,建成金沙江下游综合交通枢纽,为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成渝双城经济圈、昆明-成渝-长三角经济走廊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城镇建设全面提速。我们将围绕2025年城镇化率达50%的目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按照“城市后移、组团布局”的发展模式和“一心三轴四组团”的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南部片区、西部片区、红光新区与县城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美丽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在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县城集中办学的带动下,居住在城集镇的人口将加快聚集速度,预计通过3年的发展,县城区常住人口将达到10万余人。
(四)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我们将聚焦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决策部署,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思路,进一步深化与正邦福猪、东方新希望集团合作,培育壮大“一县一业”生猪产业,力争2025年末建成生猪全产业链,实现年出栏仔猪、出栏育肥生猪“双百万”目标,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干热河谷气候优势,高标准建成竹子35万亩、花椒36万亩、优质特色水果20万亩,打响“纽荷尔”“大五星”“阳光玫瑰”“玛瑙樱桃”等水果品牌,打响“绿色食品牌”。